数据库面试题

这是一篇关于 数据库面试题 的文章。

数据库面试题

alt text

执行一条 SQL 语句的过程

  1. 解析器(Parser):
  • 功能:解析器负责将 SQL 语句解析成抽象语法树(Abstract Syntax Tree, AST)。

  • 步骤:

    1. 语法分析:检查 SQL 语句是否符合 SQL 语法规则。

    2. 语义分析:验证 SQL 语句中引用的表、列是否存在,以及用户是否有权限访问这些对象。

  1. 优化器(Optimizer):
  • 功能:优化器负责对解析后的 AST 进行优化,生成一个高效的执行计划。

  • 优化策略:

    1. 选择索引:选择最优的索引(如 B+Tree 索引)来加速查询。例如,对于查询条件涉及多个字段的情况,优化器会选择最合适的索引来减少扫描的数据量。

    2. 表连接顺序:确定多表连接的最佳顺序,以减少 I/O 操作和排序的开销。

    3. 查询重写:对查询进行逻辑优化。例如,将子查询转换为连接操作,或者将复杂的条件表达式简化为更高效的形式。

    4. 代价估算:基于统计信息(如表的大小、索引的选择性等),估算不同执行计划的代价,并选择代价最小的计划。

  1. 代码生成器(Code Generator):
  • 功能:将优化后的 AST 转换为可执行的目标代码。

  • 示例:将 SELECT * 中的 * 替换为具体的列名,或者将逻辑操作转换为物理操作(如扫描表、使用索引等)。

  1. 执行器(Executor):
  • 功能:执行器负责执行生成的执行计划,并返回查询结果。

  • 执行模型:

    1. 火山模型(Volcano/Iterative Model):将关系代数中的每个操作抽象为一个 Operator,整个查询被构建成一个 Operator 树。查询树自顶向下调用 next() 接口,数据自底向上被拉取处理。

    • 优点:内存占用低,适合处理大规模数据。

    • 缺点:对于 JOIN、ORDER BY 等操作,可能需要阻塞等待数据完全加载(init() 阶段)。

    1. 物化模型(Materialized Model):每个 Operator 一次性处理所有输入数据,并将所有输出返回给上层。

    • 优点:适合小规模数据,执行效率高。

    • 缺点:内存占用高,不适合处理大规模数据。

    1. 向量化模型(Vectorized/Batch Model):折衷方案,将查询过程分解为多个批次,每个批次处理一部分数据,然后合并结果。

    • 优点:兼顾内存占用和执行效率,适合中等规模数据。

OLTP 和 OLAP 的区别

  • OLTP(Online Transaction Processing):事务处理型数据库,主要用于处理实时事务,如银行交易、零售订单等。适合处理事务,也就是适合用户使用。

  • OLAP(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分析型数据库,主要用于处理历史数据,如财务报表、销售数据等。适合公司统计或数据分析使用。

Database 和 DBMS 的区别

数据库(Database):存储数据的集合。

DBMS(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数据库管理系统,是管理数据库的软件。它包括数据库的建立、维护、使用、保护、备份等功能。

数据库的 ACID 特性

ACID(Atomicity、Consistency、Isolation、Durability):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持久性。

  • 原子性(Atomicity):一个事务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工作单位,事务中包括的诸操作要么全部完成,要么全部不完成,不会只执行一部分操作。

  • 一致性(Consistency):数据库的一致性指的是事务的执行前后,数据库的完整性没有被破坏。

  • 隔离性(Isolation):隔离性是指多个事务并发执行时,一个事务的执行不能被其他事务干扰。

  • 持久性(Durability):持久性是指一个事务一旦提交,它对数据库中数据的改变就应该是永久性的。

索引

索引的目的

通过索引,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快速找到数据。

如何判断索引的最优解

能排除更多的数据的索引就是好索引。

索引的分类

  1. 聚集索引:索引和数据保存在一起,索引的顺序就是数据的排列顺序。叶子直接保存值本身。
  2. 非聚集索引:索引和数据分开存储,索引的顺序和数据无关。叶子上保存的是值所在的地址。

数据结构选择

  1. B-Tree:B-Tree 是一种平衡的多叉树,它可以快速查找数据。时间复杂度为 O(log n)。
  2. Hash:Hash 表是一种以键-值对存储数据的结构。在哈希冲突时,时间复杂度不稳定。时间复杂度为 O(1),但遇到哈希冲突时,性能会下降。
  3. B+Tree:B+Tree 是一种多路平衡查找树,它可以快速查找数据,并且可以进行范围查询。与 B-Tree 相比最大不同在于,B+Tree 只在叶子节点保存数据。时间复杂度为 O(log n)。

change buffer

change buffer 是 MySQL 为了提高性能而引入的一种机制。它在位置上处于 buffer pool 中,主要用于缓存数据的修改操作。

当数据进行写入的时候,首先会先写入 change buffer。然后等哪天磁盘里的索引正好被读入 buffer pool 的时候,MySQL 才会将 change buffer 中的数据写入磁盘。

查询

Mybatis Plus 分表

将一个表的记录分割到数个表中,可以减少索引的大小,加快索引的查询速度。

当查询到的记录太多时,可以将数据分成多个表,然后通过 Mybatis Plus 的分表插件来查询。具体操作如下:

  1. 创建分表规则:在数据库中创建分表规则,比如按年、月、日来分表。
  2. 配置 Mybatis Plus 分表插件:在 Mybatis Plus 的配置文件中配置分表插件。
  3. 使用分表查询:在 Mapper 接口中使用分表查询。

联合查询(JOIN)

SELECT a.id, b.name FROM table_a as a JOIN table_b as b ON a.id = b.id;
  1. inner join:只返回两个表中都存在的数据。
  2. left join:返回左边表中所有数据,右边表中存在的数据用 null 填充。
  3. right join:返回右边表中所有数据,左边表中存在的数据用 null 填充。

连接查询(UNION)

将两个或多个 SELECT 语句的结果组合在一起,并去除重复的行。查询同一个表的相同列。

主键

  • 聚簇索引:也可以理解为主键索引,它也是索引的一种,一般会基于 B+Tree 或者 Hash 实现。而它的特点比较明显,一般叶子节点中直接存储了数据的引用,也可以理解为存储了数据本身,可以直接获取数据。又因为它是基于主键的,而主键又是唯一的,因此一张表中只能有一个聚簇索引。
  • 非聚簇索引:又称二级索引,顾名思义它想要获取数据是非直接的。在叶子节点中,它只存储目标数据的主键 ID,要获取数据,必须得回表查询,通过主键 ID 再次查询到数据。(回表查询指的是当数据库引擎无法直接从索引中获取所需数据,而需要回到原始数据表中进行额外的查找操作)

隔离级别

MySQL 默认的隔离级别是可重复读(REPEATABLE READ)。

表中从上到下,隔离等级依次上升,隔离性越强,并发性越低,也就是效率越低。

隔离级别脏读(Dirty Read)不可重复读(Non-Repeatable Read)幻读(Phantom Read)
未提交读(Read Uncommitted)可能可能可能
提交读(Read Committed)不可能可能可能
可重复读(Repeatable Read)不可能不可能可能
串行化(Serializable)不可能不可能不可能
  • 脏读:一个事务读到了另一个事务未提交的数据。比如事务 a 写,事务 b 读到了事务 a 的写,然后事务 a 回滚,这时候事务 b 读到的就是脏数据。因为要保证串行执行的外显要求,事务 b 应该读到原先的结果,因为事务 a 的修改并没有生效。

  • 不可重复读:一个事务在同一行记录上读取两次,第二次读取的结果和第一次读取的结果不同。比如事务 a 读,事务 b 写,事务 a 再读,事务 a 的两次读取结果不同。而按照串行执行的要求,一个事务独立地两次读取应该结果是一致才对。

  • 幻读:一个事务在同一范围内读取到其他事务插入的数据。事务 a 在范围内查询,事务 b 在范围内插入新的数据,事务 a 再次查询时,会发现多了一些新增的数据。比如事务 a 进行全表的操作,事务 b 在范围内插入新的数据,事务 a 再次查询时,会发现多了一些新增的数据。

主从复制

设立一个主服务器和一个或多个从服务器,主服务器负责数据的更新和写入,从服务器负责数据的读取。当主服务器发生数据更新时,会将更新的数据同步到从服务器。

一般采用的同步方式,从服务器将日志与主服务器同步,同时重放日志的内容实现数据同步

主从复制的优点:

  1. 读写分离:读操作可以由从服务器进行分担,提高数据库的并发处理能力。
  2. 高可用性:当主服务器发生故障时,可以由从服务器提供服务,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3. 扩展性:可以根据需要增加从服务器,提高数据库的负载能力。

事务

事务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要么做完,要么不做。当事务执行的时候,执行完所有操作之后,会进行检查,检查完毕就会提交,正式对数据库进行更新;如果有任何操作失败,事务会回滚,所有操作都不会生效。符合的就是 ACID 特性中的原子性。

事务失效

  1. Transactional 必须用于非 public 修饰的方法

  2. @Transactional 注解属性 propagation 设置错误

  3. @Transactional 注解属性 rollbackFor 设置错误

  4. 同一个类中方法调用,导致@Transactional 失效

    public void A();
    @Transational
    public/private void B();
    A() {
    B();
    }
  5. 异常被你的 catch“吃了”导致@Transactional 失效

  6. 数据库引擎不支持事务

三大日志系统

这三大日志系统一般出现在 InnoDB 存储引擎中,并且出于持久化考虑,它们都会被写入磁盘。

Undo Log

Undo Log 是 MySQL 中 MVCC 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Undo Log 主要用于记录数据修改前的状态,当事务回滚时,可以利用 Undo Log 来将数据恢复到修改前的状态。

它会为每一行记录维护一个 链表,用来存储所有对该行记录修改的记录与日志,并且每个节点都包含一个 版本号,用来保证回退到的版本不至于太新或太旧。所有链表保存的位置就是 Undo Log。它的主要作用就是用来保证事务的回退回滚,类似于 Git 这类版本控制。

它也是被保存在 buffer pool 中的,但出于持久化和高可用的考虑,Undo Log 也会被写入磁盘。

Rodo Log

这个是类似 crash recovery 的机制,当 MySQL 进程意外崩溃时,可以利用 Rodo Log 来恢复数据,保证数据一致性。它以连续地 追加写 的方式记录了数据库的操作,即使数据库崩溃,也可以通过保存的信息恢复操作和数据。

比如有条命令会修改数据库中的 100 行数据,但是进行到一半的时候,进程意外崩溃了,如果没用 Rodo Log,那么这 100 行中就只有前 50 个执行完,剩下的都丢失了,但使用者是无感的,还傻乎乎觉得所有数据的改动都生效了。使用 Rodo Log 之后,在发生崩溃之前,就会将历史操作记录下来,这样即使进程意外崩溃,在重启之后,数据库也能找到之前的状态,重新搞数据,保证事务里的多行数据变更。

除此之外,Redo Log 还可以用于提升性能。数据库可以先将修改的操作写入 Redo Log 中(快速顺序写),之后再慢慢更新到磁盘中(慢速随机写)。

binlog

binlog 是 MySQL 用于记录数据库操作的日志,它记录了对数据库的更新操作,可以用于数据恢复、主从复制等。它是数据库中最日志的日志,也是 MySQL 最重要的日志之一。

它记录了对 MySQL 数据库执行更改的所有写操作,包括增、删、改、以及对表结构的修改。binlog 可以用于主从复制、数据恢复、数据分析等。也就是说,它是数据库的备份,以日志的形式保存数据库中的所有操作。

binlog 的格式有 statement 格式,row 格式,mixed 格式。statement 格式记录的是 SQL 语句,row 格式记录的是行记录,mixed 格式既记录 SQL 语句,又记录行记录。

它的作用总结来说除了备份和数据恢复,还可以用于主从复制,将主服务器的变更同步到从服务器,而不需要将整个数据库复制一份。

事务操作流程

于是根据以上三大日志系统的介绍,如果面试官问你,聊聊一个事务操作在数据库系统里面执行的流程是怎么样的,这时候你应该可以回答。

  1. 接收 SQL 操作语句的请求
  2. InnoDB 引擎接收到 SQL 请求后,记录 Undo Log(以防事务回滚)。
  3. 更新 buffer pool 中的数据(先更新缓存)。
  4. 写入 Redo Log(以便崩溃恢复),标记为 prepare 状态。(为什么要在更新 buffer pool 后做防止崩溃操作,因为内存中记录的内容是易失的)
  5. 写入 binlog(作为数据库操作的日志信息),标记 Redo Log 为 commit 状态(保证了 Redo Log 和 binlog 的一致性和原子性)。

并发管理

2PL

Two-Phase Locking(2PL, 二阶段锁)是一种并发控制协议,它是一种基于锁的并发控制协议。2PL 协议要求事务必须按照固定的顺序执行,并且只能在事务开始之前加锁,事务结束之后才释放锁。

在 2PL 协议下,事务的执行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1. 预备阶段(准备阶段):事务在这个阶段可以读取数据,但不能修改数据,也不能申请锁。
  2. 提交阶段(提交阶段):事务在这个阶段可以修改数据,但不能申请锁。

因此如果画出 2PL 协议的执行流程图,横轴为时间,纵轴为锁的数量,形状应该会类似一个山峰,先递增(不一定单调,可能会有平的),后递减。

TO

Timestamp Ordering(TO, 时间戳排序)是一种并发控制协议,它是一种基于时间戳的并发控制协议。TO 协议要求事务按照时间戳的先后顺序执行,并且只能在事务开始之前加锁,事务结束之后才释放锁。

MVCC

具体可以看这里 https://z4r1tsu.github.io/posts/mvcc/

常用设计

字段类型设计

  1. 对于字符串类型,尽量使用 varchar,因为 varchar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长度,节省存储空间。而 char 类型则是固定长度的,不适合存储大量文本。
  2. 对于日期类型,尽量使用 datetime,因为 datetime 可以存储更加精确的时间,而 date 则只存储日期。
  3. 对于货币或者其他金额类型,尽量使用 decimal,因为 decimal 可以存储更大的数值,并且有小数点。

SQL 语句建议

  1. select * 尽量不要使用,因为会消耗大量的 IO,应该只查询必要的字段。
  2. 尽量少的使用连表查询,而是在设计表的时候就先考虑好关系,尽量减少表的数量。

enum 枚举处理

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需要用到枚举的场景,比如订单状态、用户类型等。毕竟使用数字来记忆可读性是很差的,所以我们往往会添加一个描述来组成枚举。

一般存在两种办法。一种是直接在数据库中存储数字,比如用 tinyint 来存储,在项目代码中创建枚举类并与之对应。第二种可以尝试创建数据字典,将枚举值和描述存放在一个表中,然后在项目代码中通过查询数据库获取枚举值。